Friday, August 5, 2011

七夕节快乐!
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中国汉族的传统七夕节。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,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,故而人们称这天为《乞巧节》或《少女节》、《女儿节》。七夕节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,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。在这一天晚上,妇女们穿针乞巧,祈祷福禄寿活动,礼拜七姐,仪式虔诚隆重,陈列花果、女红,各式家具、用具都精美小巧、惹人喜爱。七夕节也被认为是“中国情人节”。

祝大家七夕节快乐!


Friday, July 8, 2011

赵金香宗师对练功者的提示
为什么不能同时练两种功法?
1 练气功应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,包括定时间,定内容,定地点,定方向,而这个习惯的形成,需要日积月累不断重复,一旦形成规律,不要轻易地将其打乱,这样有利于在人体意识和机体内部形成条件反射,并能帮助练功者较快的安定下来。如果同时练两种以上的功法,就会破坏这种条件的形成。上海科学家门已有测验纪录,如练一种功法,功夫的长进是直线上升的,如再改练其他功法,功夫的长进则是从零开始的。如两种功法交替进行锻炼,则两者互相干扰,功夫不能长进。
2 各种不同的功法,调气方法,运气轨道,收效快慢及目的不同。所以它的具体要求、要领等也不一样,收益也有差别。如两种功法同时练,使真气运行的方法、路线经常变换,结果会影响效果,甚至会出现偏差,有害身体。
3 练功过程中,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反应,如同时练两种功法,分不清哪种反应是属于哪种功法产生的,如有了偏差也不易纠正,还不易掌握功夫的长进情况,不利于练功。
因此,特别是初学气功的人,更不能同时练两种以上的功法,不能见异思迁,什么功都试试,不一定有益。如果有功夫的人,为了研究和考证其他功法的效应,可以练两种功法。再研究考证以后,加以评价比较,互相取长补短。但是,最后还是经过体验选择一种适于自己锻炼的功法,作为长期健身的方法,终身练,从一而终。

Sunday, June 12, 2011

养好精、气、神

唐代医家孙思邈曾指出:“精、气、神不可损也,损之则伤生”。因此,保养好精、气、神是我们健康生活的重要保障。古人云:“寡欲以养精,寡言以养气,寡思以养神”,这“三寡”则是养“精气神三宝”的根本。

寡欲以养精

中医认为,“欲多则损精”。纵欲不但丢失过多的精液,同时也损及五脏之精,“肝精不固,目眩无光;肺精不交,肌肉消瘦;肾精不固,神气减少;脾精不 坚,齿浮发落。若耗散真精不已,疾病随生,死亡随至”。历代医家都主张,养生之道要以保养精气为首务。《类经·摄生》指出:“欲不可纵,纵则精竭。精不可 竭,竭则真散。盖精能生气,气能生神,故善养生者,必宝其精,精盈则气盛,气盛则神全,神全则身健,身健则病少。神气坚强,老而益壮,皆本乎精也”。

若纵欲,男则遗精、早泄、阳萎、生殖无力,甚至腰膝酸软、头晕耳鸣、心悸健忘、失眠多梦、精神不振、久则成痨。女则肾虚精亏、冲任不固、气血逆乱、 崩漏下血、白带绵绵而下,不孕或流产、早产,甚至经血亏枯、经闭,面黄消瘦而成劳损之症。不仅如此,纵欲还可导致机体内分泌紊乱,影响消化系统、血液循环 系统等。古人把房事过度称作“伐性之斧”,意指能砍伤人体,可造成年少早亡或未老先衰。因此,清心寡欲是养生之道的一个重要方面。

寡言以养气

气,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,它具有动而不息的特征,维持和推动着人体的生命活动。养气的基本要求是少废话。因为人体内的组织细胞要通过新陈代谢不 断获得氧气和排除二氧化碳,而肺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,通过血液从肺泡交换来的氧气,源源不断地被送到机体的各个组织细胞中。

一个人若是经常喋喋不休地大声叫喊,就必然要消耗肺气,影响呼吸器官的正常功能,致使体内元气不足,外邪乘虚而入而百病丛生。有些人追求刺激,群聚一起搞恶作剧以取乐,狂呼乱叫,嬉笑不已,这样只会损精耗气,使人精神飞驰,血气流荡,变生他疾。

寡思以养神

寡思,即是让人不要胡思乱想,以免用脑过度影响大脑皮层的生理活动。“善摄生者,不劳神,不苦形。神形既安,祸患何由而至也?”中医里的这种说法是 很有道理的。思虑过度则使人气机郁结不行,引起种种疾病。《内经》有“思伤脾”、“思则气结”、“多思则神殆”之论述,常见心情不快、头目眩晕、不思饮 食、脘腹胀闷,甚则出现面色萎黄、倦怠乏力、心悸气短等症。

女子因思虑过度,损伤心脾而致月经不调,甚至经闭等病证。久之则百病丛生,诸如神经衰弱、胃肠神经功能紊乱、高血压病、冠心病,甚至癌症等便接踵而 至。“凡人不能无思”,但要有个限度,不要在微不足道的小事上苦想冥思,更不要为身外之物煞费心思。这样才可以把思想负担尽量减轻,有利于达到“全神息 虑”,以防“神虑精散”。

中国中医

Saturday, June 4, 2011


端午节悼屈原


忧国谁能与君同,天公有情雨蒙蒙。
舍生永垂天问志,爱民不泯离骚情。

碧波有幸隐忠骨,青史无意表贤名。
粽抛江水爱君意,神州千载颂英风。

敬君忠气贯春秋,忧国爱民谁比俦。
身同青山千载秀,名共黄波万古流。

情寄天问每凄凄,心系离骚长悠悠。
鱼虾应不食忠骨,位列仙班凤池头。

http://quyuan.netor.com

Wednesday, May 25, 2011

故乡情
(柳琴协奏)




Monday, May 23, 2011

收功
气功锻炼是扩大人体能场之有效方法之一。人们通过意守锻炼,真气充盈,体内之气和合,自然与体外相通,这个高能量的人体能场的内外和合,是气功锻炼的效果反映,如何将体内外之能量收储入丹田,乃是收功的更本目的。
练功与收功,好比种麦和收麦。如果只练功,不收功,最后真气不能归元,于身体毫无补益。这叫:“只种不收,等于白丢”,白丢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;如果不认真收功,真气不能完全归元,而散留于体外,就象把饱满的麦粒丢撒在田野之间,本该属于自己的劳动果实,却不能做到“颗粒归仓”,岂不可惜?
如果虽将气收入体内,但未经浓缩成丹,藏入丹田,而让真气在体外到处窜行或滞留于某个部位,造成收不了功或身体局部的不适,反倒无病添病。就象虽收麦进家,却不入仓,四处乱放,搞得衣、被、床、柜...........哪里都是,结果是穿衣赘体,睡觉垫身..........不仅减少应有的收益,还自讨了苦吃。
由此看来,常被人忽视的“收功”,倒是练功的一件大事。收功做的好,能量就储存的多,对增强疗效与功效有利,久而久之,就可身强体壮;收功做得不好,功练得再多、再好也是枉然。
收功效果如何,主要从收功之后精力是否充沛、身体是否舒适、治病效果是否显著和功夫提高的快慢等方面进行检验。如果检验的结果不能令人满意,就需要对自己的收功动作和意念进行仔细的体验与认真的总结。必要时,应请自己的传功老师给予指点;再有必要时,还可以请辅导组织给予帮助。

先天混元学:赵金香宗师 著


太极图

黑白二色,代表阴阳两方,天地两部;
黑白两方的的界限,就是划分天地阴阳界的人部。
白中黑点,表示阳中有阴,
黑方白点,表示阴中有阳。

太极图是研究周易学原理的一张重要的图象。太有至的意思;极有极限之
义,就是至于极限,无有相匹之意。既包括了至极之理,也包括了至大至
小的时空极限,放之则弥六合,卷之退藏于心。可以大于任意量而不能超
越圆周和空间,也可以小于任意量而不等于零或无,以上是太极二字的含
义。
所谓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;就是无极生太极,太极生两仪,
阴阳化合而生万物。
宇宙有无限大,所以称为太极,但是宇宙又是有形的,即有实质的内容。
按易学的观点,有形的东西来自于无形,所以无极而太极。太极这个实体
是健运不息的,即宇宙在运动,动则产生阳气,动到一定程度,变出现相
对静止,静则产生阴气,如此一动一静,阴阳之气互为其根,运转于无穷。
自然界也是如此,阴阳寒暑,四时的生长化收藏,即万物的生长规律,无
不包含阴阳五行。就人部阴阳而言"乾道成男,坤道成女",阴阳交合,则
化生万物,万物按此规律生生不已,故变化无穷。这些内容提出了立天之
道,立地之道,立人之道三纲领,也就是三才之道,所谓"六爻之动,三
极之道也。"